b体育app下载平台苹果
b体育app下载平台苹果
你的位置:b体育app下载平台苹果 > 新闻动态 > 俄国有多爱缓冲区?从苏联时期的东方战线、外蒙,到现在乌东四州

俄国有多爱缓冲区?从苏联时期的东方战线、外蒙,到现在乌东四州

发布日期:2024-12-22 06:21    点击次数:187

从俄罗斯的视角出发,此次俄乌冲突的主要起因是因为俄罗斯感受到了北约快速东扩的压力,认为这对其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俄罗斯打算在乌克兰东部设立一个缓冲区,作为自身与北约之间的一道防线。

对乌克兰而言,这种要求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俄罗斯拥有170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却不愿意划出一平方公里来作为缓冲区,反而要求乌克兰割让土地,这自然难以令人同意。

那么,既然是为了建立缓冲区,是否应该由双方各自提供一部分土地更为公平呢?毕竟,需要缓冲区的是俄罗斯而非乌克兰。让乌克兰提供土地来满足俄罗斯的安全需求,这似乎有些不合理。

历史上,俄国常有此类情况。在俄国看来,自己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必需的,而其他国家的所有土地,不过是暂时寄存于他们那里的。

二战期间,苏联构建的东线战场,就是利用了别国的土地。

1939年9月1日,德国发动对波兰的闪击战,开启了欧洲二战战场。苏联意识到德国的野心,并非英法可比,因此计划在德国边界设立缓冲区,尽可能避免将战火引入国内,将战争局限在缓冲区内,从而有了东线战场。

展开剩余84%

首先,是波兰的瓜分。

德国攻占波兰后,苏联也在9月17日进军波兰,占领了大片土地。苏联的理由是,波兰已被德国征服,该国已名存实亡。因此,其领土可被占领。

此外,苏联声称,波兰东部有大量的乌克兰人和白罗斯人,苏联有责任进军保护这些人民。这种说法似乎在哪里听过?

不管怎样,东线战场的第一块领土算是确定了,战后,波兰的18万平方公里领土被苏联并入,成为白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

第二,是芬兰领土的侵占。

尝到甜头的苏联,在1939年10月对芬兰发动入侵。这个地区曾是沙俄的一部分,苏联自然认为有责任恢复旧疆。但这一次他们遇到了坚强抵抗,芬兰人同样擅长冬季作战,双方都生活在北方,因此苏联付出了40万人的代价后,才迫使芬兰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割让了约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成了东线战场的第二部分。

第三,是吞并波罗的海三国。

1940年6月,苏联要求波罗的海三国允许苏军自由出入。这种要求几

乎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接受的。面对苏联的压力,这三国只得屈服,两者实力悬殊太大。结果,这些国家内部出现混乱,苏联借机一举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将这些地区变成了东线战场的第三部分,约17.4万平方公里。

第四,是夺取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

与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同时,苏联还要求罗马尼亚割让比萨拉比亚地区和北布科维纳地区,声称这些地区威胁到了苏联西南部的安全。罗马尼亚自然不服,曾试图请求德国援助,但由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拒绝介入。无奈之下,罗马尼亚只好割地求和,这些地区成了东线战场的第四部分。

苏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构建了整个东线战场,夺取了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涵盖了2200万人口。苏联认为,即使未来与德国爆发战争,战火也将局限于东线,不波及苏联本土。

外蒙古成为中苏缓冲区

二战临近结束时,英美苏三国领导人聚集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战后的国际格局和领土分配问题。

当时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对日本军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对于直接登陆日本本土颇感忧虑。因为日军在作战中表现出极高的牺牲精神,美军在太平洋的几场战役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人员损失,若直接进攻日本本土,预计将面临更大的伤亡。

为了避免这一切,美国迫切希望苏联参战,出兵东北亚,消灭东北的关东军,从而减轻美军的负担。

作为回应,苏联提出了一系列条件,涉及苏联对外蒙古的地位及其他一些领土和战略利益的要求:

1. 外蒙古维持独立状态,即与中国分离,成为实质上的独立国家。

2. 旅顺口被租借给苏联,用作海军基地。

3. 东北的中东铁路继续由中苏共同管理,但前30年的经营权归苏联所有。

《雅尔塔协议》与一战后的《巴黎和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中国是一战中的战胜国,但会议结果却是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同样地,虽然中国是二战中的战胜国之一,但部分原属于日本的权益却被转交给了苏联。

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外蒙古问题,这片广袤的土地,包括了约156万平方公里的蒙古国及其周边的17万平方公里的唐努乌梁海地区。

斯大林毫不掩饰,他认为这些地区是未来中苏之间的重要缓冲地带。如果有外来势力从这里北上,威胁到西伯利亚铁路的安全,俄国的战略地位将大为不利。因此,斯大林坚持这些地区必须作为缓冲地使用。

然而,他们并不愿意使用自己的领土作为缓冲区,而是选择了中国的领土。直到1960年,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在外蒙古的军事存在不断加强。到了1969年,苏联在外蒙古的军事力量大幅增强,甚至有意向南推进。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军才从外蒙古撤军。

这些历史事件表明,所谓的缓冲区并不是真正的和平地带,而更像是苏联的一个战略据点。苏联希望通过控制这些区域,确保任何潜在的冲突都能在这些缓冲区内解决,避免战火波及本土。

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作为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缓冲区

1789年,沙俄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了克里米亚半岛。从此克里米亚与沙俄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这里的主体民族是信奉伊斯兰的鞑靼人,他们并不接受俄罗斯的统治。

在二战期间,克里米亚部分鞑靼人选择与德国合作,反抗苏联。战后,斯大林命令将这里的鞑靼人全部迁移到西伯利亚,进行苦力劳动。

为了填补人口空缺,苏联将大量俄罗斯人迁移到克里米亚。1954年,为纪念俄乌合并300周年,苏联政府将克里米亚赠予乌克兰,随后乌克兰也将大批乌克兰人迁至此地,使乌克兰人成为当地第二大民族。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那些被迁移的鞑靼人才有资格返回克里米亚,但由于俄乌已分家,大部分鞑靼人选择留在俄罗斯。

1997年,俄罗斯和乌克兰签署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其中承认克里米亚为乌克兰领土的一部分。

然而,到了2014年,俄罗斯支持克里米亚通过公投决定脱离乌克兰,成为独立实体,不久后克里米亚加入了俄罗斯。这一事件成为俄乌冲突的根源之一。如果公投能够决定一切,世界将陷入混乱。

因此,当2014年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以获得保护时,俄罗斯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决定将乌东四州作为对抗北约的缓冲区。像往常一样,俄罗斯并没有使用自己的土地作为缓冲,而是使用了邻国的领土。

所谓的缓冲区,其实就是未来可能的战场

为何此次乌克兰攻击别尔哥罗德地区会让俄罗斯当局如此愤怒?俄罗斯的解释是,乌克兰攻击了他们的本土,这是无法容忍的行为。

这实际上揭示了缓冲区的真正意义:双方未来可能交战的战场。虽然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名义上已加入俄罗斯,但在实质上,俄罗斯并未将这些地区视为本土。这些区域仅是用来阻挡北约东扩的缓冲区,俄罗斯希望未来的任何冲突都仅局限于这些地区。

因此,住在乌东和克里米亚的居民可能深感后悔。他们不仅要面对日常的战火,还可能面临被迫流离失所的风险。现在这些区域已成为冲突的前线,居民是否会后悔当初的选择,或者说,这些选择可能并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简单了解一些历史就能明白,如果一个地区被邻国标记为缓冲区,为了自保,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深度好文计划#

发布于:天津市